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沧州市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沧州市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沧州市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8月5日沧州市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旅游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省委主要领导来沧调研要求,切实提升我市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打造文旅热点爆点,激发文旅消费需求。结合沧州实际,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提升沧州文旅品牌影响力,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文旅产品提质升级,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文旅消费,推动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二)发展目标到2024年年底,全市旅游总花费达到53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超450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0.2%、11.1%;到2025年,旅游总花费达到6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5000万人次,年均增速均达到10%以上;过夜游客占比35%以上。构建以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为中心带,以渤海滨海休闲文化旅游带和沿雄安生态康养带为两翼的文旅布局,将沧州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城市。二、重点行动(一)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1.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做强“一带两翼”文旅布局。丰富南川老街、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等项目业态,加快吴桥中国杂技博物馆、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等项目建设,培育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和吴桥杂技旅游片区两大世界级文化和旅游产品,将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打造成京津游客周末休闲首选目的地。依托南大港湿地、东渡码头、沧海文化风景区、宴海如梦沉浸式文旅产业园等项目,深挖湿地、海洋、农业、渔业和民俗文化资源,做强沧海文化旅游IP,将渤海滨海休闲文化旅游带打造成集休闲度假、海上观光、海洋深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知名滨海旅游度假区。以任丘上上巢水城、河间国欣健康养老中心为重点,将沿雄安生态康养旅游带打造成集中医康养、文化体验、红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体验区,成为京津老年人来沧康养目的地。2025年底,推动吴桥争创国家级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黄骅市争创河北省旅游名县创建县,河间市、吴桥县争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推动吴桥和山东省齐河县联合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2.整合资源,培育旅游业核心龙头。整合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南川老街等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文旅项目,争创5A级景区。坚持超前谋划,聘请专业规划公司对照5A级标准制定景区整体创建规划和提升任务清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对照标准提高、完善景区景观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坚持稳步推进,按照5A级景区创建程序,2025年争取通过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3.创新思维,引进专业机构打造“爆点”。以“文旅新业态策划企业+旅游协会+新媒体营销平台”模式围绕“沧州武术”打造爆点。引进抖音集团、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等文旅新业态策划企业,打造以“沧州武术”为主题,融合浸入式戏剧、虚拟现实体验、线上线下联动潮玩等新模式文旅体验项目;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景区景点策划武术非遗传承人表演、研学等活动,联合中国·沧州国际武术大赛,打造武术文化体验场景;依托宴海天街武侠城,打造“武风潮玩”古风沉浸体验场景。引进抖音集团等新媒体平台,打造“沧州武术”专属营销方案,策划“遇见美好沧州-沿着运河武起来”城市直播节等活动。同时,挖掘沧州盒子灯、吴桥杂技非遗潮点和沧州火锅鸡、沧州羊肠子、河间驴肉火烧等美食热点进行长线宣传,通过营销曝光合计超过两亿次,推动入围抖音城市热力榜。2025年底,形成4个游客接待量超百万、8个超五十万的“流量担当”文旅产品。4.丰富业态,打造五大热点文旅场景。基于我市特色文旅资源,打造热门、创意、新奇的“五大主题旅游场景”。依托南川老街,融入杂技表演,开展专业活动,打造“神奇杂技团”闹市中的街头杂技演艺场景;依托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突出艺术和科技融合,融入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化沉浸体验空间”MR全息娱乐场景;依托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园,打造“五谷课堂”农业+教育乡村科普课堂场景;依托南大港湿地,利用湿地生态优势,突出自然景观+特色研学,打造“湿地鸟世界”人鸟共生的研学场景;依托沧海文化风景区,突出动态+静态,打造“沙滩音乐派对”海边露天电音节狂欢场景。5.提质升级,做优一批标杆文旅产品。以现有景区改造提升为重点,推动项目升级、产品创新和设备更新,实现景区、度假区提质扩容。重点推动明尚德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司马庄村争创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南川老街、沧州坊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025年底,我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40家以上,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到16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达15个,谋划推进100个以上文旅项目。(二)全域联动,要素流通,完善重点要素服务体系1.围绕“寻味沧州”,实施涉旅餐饮提升行动。重点提升青县蔬菜宴、黄骅旱碱麦面花和沧州火锅鸡等特色文化餐饮品牌,构建沧州旅游美食品牌体系。充分发挥沧州市饭店烹饪行业协会、沧州旅游协会等社会组织带动作用,统筹整合沧州旅游美食资源进景区。鼓励发展夜间餐饮、休闲餐饮、渔家乐、文旅主题餐饮等,促进餐饮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沧州餐饮企业服务水平。开展景区餐饮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专题培训,提升景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制作播出“吃喝玩乐GO”特别节目,讲好非遗美食故事。开展美食达人打卡、政银企合作满减促销、沧州旅游美食评选等活动,发布沧州特色旅游美食地图。2025年底,全市入选河北省地标美食达到20种。2.围绕“乐宿沧州”,实施住宿质量提升行动。针对精品住宿品牌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品牌酒店、投资商、运营商。整合宾馆酒店、旅游民宿、自驾营地、房车营地、露营基地等产品,加快旅游住宿配套升级。推动浮阳大酒店、河间市瀛安大酒店、青县万美达酒店和云溪国际酒店等在建项目建设。搭建旅行社、大型活动主办方与宾馆酒店合作平台,成立沧州旅游饭店联盟,鼓励各类旅游住宿企业积极参加等级旅游民宿评定,提升旅游住宿服务水平。2025年底,全市住宿企业数达到1500家、床位数超过13万张。3.围绕“畅行沧州”,实施交通便利化行动。推进县(市、区)干线公路到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实现二级公路全覆盖。提升乡村旅游景区道路通行条件。鼓励运输企业与景点合作,配合推出‘门票+车票’套票,对各种形式的套票,鼓励景区给予优惠政策。探索在景区内设立道路客运乘降点,打造“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发展新格局,探索推出多种类型定制公交专线。在节假日、重大活动等重要节点开展“免费接送游客”暖心活动,解决游客出行困难。2025年底,全市市管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桩覆盖率达到100%,实现A级景区生态步游路全覆盖。4.围绕“乐游沧州”,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整合重点景区与精品文旅项目,打造京津冀运河风情游、京津冀滨海休闲游、京津冀历史文化游和京津冀红色经典游线路,拓展京津市场。以千年运河、杂技体验、武术康体为主题元素,将大运河、武术、杂技等旅游资源有机串联、创新形式,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2025年底,推出50条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5.围绕“乐购沧州”,打造沧州旅游商品品牌。依托华斯国际裘皮城、河间工艺玻璃小镇等特色产业基地,支持文创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企业发展壮大。突出沧州特色文化,围绕“大运河文化”“非遗IP”等主题打造文创产品,高标准举办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打造“沧州游礼”品牌,完善沧州文创和旅游商品库,定期发布产品推介名录。2025年底,推出100种以上标志性文创产品。6.围绕“文化沧州”,开展系列文旅融合活动。一是跟着演艺游沧州。在京杭运河沿线开展“运河之畔·国乐之声”音乐会巡演、民族器乐大赛;制作武术舞台剧,推动杂技剧《江湖》《龙跃神州·中幡》等常态化演出;加大传统戏曲、音乐节、动漫节、电音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二是跟着赛事游沧州。以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超联赛、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等重点赛事为契机,发展观赛旅游,引导群众性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度假区。三是跟着非遗游沧州。通过举办首届全国“书声鼓韵”大运河曲苑书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等活动,引导广大游客体悟文化沧州。四是跟着研学游沧州。以沧州博物馆、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吴桥中国杂技博物馆、园博园、南川老街(含两楼)、百狮园大化遗存文化区等载体,开展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研学主题实践教育活动。2025年底,谋划推进1000场以上文旅活动吸引游客。(三)理顺机制,加强配合,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1.实施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工程。重点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加快高品质旅游风景道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依托石衡沧港城际铁路等打造高铁旅游线路;积极推进大运河国家步道沧州段项目;推动在沧州东客站、沧州西客站等交通枢纽设置旅游集散中心。对旅游景区、风景道沿线、交通集散点等重点区域旅游厕所进行优化提升。2025年底,旅游厕所90%达到Ⅱ类以上质量类别。2.优化旅游软环境。坚持全市一盘棋,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从社会治安、市场秩序、交通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培育“沧州文旅”名片,让游客感受沧州“温度”。在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加密重点区域、时段巡逻防控,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切实守牢安全生产底线。错时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停车资源,解决停车难题。节假日、重大活动等重要节点及时发布道路拥堵提示信息,做好道路交通疏导。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加强全流程监督检查,保障游客“舌尖上的安全”。打造沧州旅游志愿服务品牌,结合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提升市民素质,倡导文明旅游宣传,开展“人人都是沧州名片”行动。3.营造良好诚信消费环境。加强旅行社监管,严格各类供应商的准入标准,为游客提供有品质保证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对“黑社”“黑导”“黑车”和“黑店”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联合打击力度。保持对“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消费、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市场监督,营造“放心购、安心游、舒心住、用心体验”的诚信消费环境。(四)加强招商引资,培育多元化文旅市场主体1.壮大龙头企业实现带动引领。推动大运河集团立足沧州的文旅资源开发和文旅业发展,强化文旅板块业务;支持吴桥杂技大世界提升精品演艺、营销宣传和旅游服务水平;加强与中国文化产业集团、香港旅游业协会等头部文旅企业(组织)合作,积极争取到我市投资,设立子公司。围绕全市文旅产业重点领域,积极争取省级“知名文化企业30强”“河北服务业企业100强”和“河北服务业创新领先50强”推荐认定工作。2025年底,打造5家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2.扶持中小微文旅企业实现多矩阵服务。指导旅行社推动产品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鼓励旅行社业务由组团社向地接社转变。围绕方便游客自驾游和景区(点)游,发展汽(房)车租赁、景区小交通等旅游交通运营服务机构。培育导游主播新业态,引导导游员以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创新讲解形式,讲好沧州故事。2025年底,我市旅行社数量达到150家,执证导游达到1600人。(五)搭建立体化宣传矩阵,实现聚人气、汇商气、添活力1.实施全区域宣传推广。围绕“一带两翼”空间布局,各县(市、区)联动实施“畅游文武沧州”“乐享大美运河”“点亮非遗之城”“跟着微短剧游沧州”等宣传推广活动,形成“河海狮城 文武沧州”1个品牌、16个县市区联动推进“1+16”整体宣传模式,实现聚人气,提升“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沧州文旅品牌影响力。2.实施全媒体宣传推广。加大沧州文旅发展成果在央级、省级等主流传统媒体的宣传力度;借助线上短视频传播和“种草”平台等新媒体的推广提高影响力,培育新媒体宣传矩阵。注重精准传播、社群传播,通过大数据分析获取沧州文旅重要客源地和新兴客源地,积极与携程、马蜂窝、去哪儿、飞猪、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城市增活力。3.实施跨区域联动宣传推广。紧密围绕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和环渤海地区等重点区域,举办区域性文旅营销活动,探索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合作路径,形成跨区域协同宣传合力;利用高端展会平台开展海内外宣传营销,借力展会平台,实现汇商气,提高沧州文旅品牌影响力。三、保障措施(一)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相关单位职能作用,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对各县(市、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建立考核机制,形成上下齐抓共管、横向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二)加强政策保障。加强各项政策研究,及时将先进经验上报市委市政府。文旅项目优先入库,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扶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强化文旅用地保障,将文旅项目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统筹安排。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为旅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三)强化人才保障。在全市范围内定期举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拓展旅游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组织开展导游素质能力、文旅产业金融及专项债业务等培训,为我市文旅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抓好督导评估。强化指导督查力度,推动建立定期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机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工作开展情况。附件  沧州市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重点工作清单序号重点行动具体工作主要任务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具体落实举措完成时限1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做强“一带两翼”文旅布局。丰富南川老街、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等项目业态,加快吴桥中国杂技博物馆、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等项目建设,培育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和吴桥杂技旅游片区两大世界级文化和旅游产品,将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打造成京津游客周末休闲首选目的地。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运河沿线县(市、区)(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泊头市、运河区、新华区、沧县、青县)人民政府加快大运河文旅项目建设。完成青县乾宁武马文化经济园(一期)、吴桥中国杂技博物馆、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二期)、推动运河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华区文化活动中心、南皮县文化艺术中心等10余个文旅项目主体完工。(牵头部门:市文广旅局;配合部门:运河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推动东光老酒博物馆,泊头、东光、运河区、沧县大运河步道项目开工建设;运河区文化活动中心、青县乾宁武马文化经济园(一期)、沧县登瀛博物馆、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二期)等8个文旅项目投入使用。(牵头部门:市文广旅局;配合部门:运河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丰富大运河文旅产品。完善南川老街、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等数字化项目、沉浸式演艺业态,开展“遇见艺术”等演出活动。(牵头部门:市大运河办;配合部门: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集团)2024年12月丰富吴桥杂技旅游区夜间文旅业态,2025年底前成功举办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牵头部门:吴桥县人民政府;配合部门: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实现接待游客不低于2200万人次。(牵头部门:市文广旅局;配合部门:运河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接待游客不低于2700万人次。(牵头部门:市文广旅局;配合部门:运河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            2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做强“一带两翼”文旅布局。依托南大港湿地、东渡码头、沧海文化风景区、宴海如梦沉浸式文旅产业园等项目,深挖湿地、海洋、农业、渔业和民俗文化资源,做强沧海文化旅游IP,将渤海滨海休闲文化旅游带打造成集休闲度假、海上观光、海洋深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知名滨海旅游度假区。市文广旅局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盐山县人民政府海兴县人民政府加快渤海滨海旅游带建设。2024年底前完成南大港湿地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提升旅游服务中心、厕所等公共设施;完成中捷宴海如梦项目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宴海天街项目竣工迎客。(牵头部门: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配合部门:市文广旅局)2024年12月完成宴海如梦沉浸式文旅产业基地项目对外营业。(牵头部门: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配合部门: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深挖湿地、海洋资源,丰富景区旅游业态。东渡码头开通跨省赶海拾贝专线,沧海文化风景区打造大型风筝节、萌宠乐园、婚纱摄影基地等业态丰富景区吸引游客。(牵头部门: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配合部门:市文广旅局)2025年6月渤海滨海休闲文化旅游带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2025年接待游客超1100万人次。(牵头部门:市文广旅局;配合部门:渤海新区黄骅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盐山县、海兴县人民政府)2025年12月            3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做强“一带两翼”文旅布局。以任丘上上巢水城、河间国欣健康养老中心为重点,将沿雄安生态康养旅游带打造成集中医康养、文化体验、红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体验区,成为京津老年人来沧康养目的地。市文广旅局市发改委任丘市人民政府河间市人民政府肃宁县人民政府献县人民政府加快沿雄安生态康养旅游带项目建设。2024年底,推动河间市国欣健康养老中心项目竣工,肃宁县婚俗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工建设。(牵头部门:市文广旅局;配合部门:任丘市人民政府、河间市人民政府、肃宁县人民政府、市发改委)2024年12月推动任丘上上巢水城鱼妈妈、红色小镇主体部分等项目竣工。(牵头部门:市文广旅局;配合部门:任丘市人民政府、河间市人民政府、肃宁县人民政府、市发改委)2015年12月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举办燕京啤酒节、驴肉火烧节、汉服文化节等重大活动,吸引京津游客,2024年底前编制康养旅游线路10条以上。(牵头部门:市文广旅局;配合部门:河间市人民政府、献县人民政府)2024年12月沿雄安生态康养旅游带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2025年接待人数超1200万人次。(牵头部门:市文广旅局;配合部门:任丘市人民政府、河间市人民政府、肃宁县人民政府、献县人民政府)2025年12月4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做强“一带两翼”文旅布局。2025年底,推动吴桥争创国家级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黄骅市争创河北省旅游名县创建县,河间市、吴桥县争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推动吴桥和山东省齐河县联合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市文广旅局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浓厚国家级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氛围,增设杂技主题景观和点位;组织开展杂技文化理论研究;持续完善非遗四级名录和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工作;扩大杂技专业队伍,加强从业队伍管理。完成国家级杂技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基础创建工作。(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吴桥县人民政府)2024年12月开展创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旅游名县创建县培训工作,聘请专家对创建方案进行提升。(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河间市人民政府、吴桥县人民政府)2024年12月积极对接山东省齐河县联合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完成制定创建方案。(牵头单位:吴桥县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4年12月5整合资源,培育旅游业核心龙头。整合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南川老街等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文旅项目,争创5A级景区。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运河区人民政府新华区人民政府制定创建工作初步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目标,明晰创建流程任务。(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运河区人民政府、新华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成立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指挥部,建立创建推进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协调。(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运河区人民政府、新华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6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整合资源,培育旅游业核心龙头。 坚持超前谋划,聘请专业规划公司对照5A级标准制定景区整体创建规划和提升任务清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对照标准提高、完善景区景观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市财政局运河区人民政府新华区人民政府遴选指导4A和5A景区创建的专业公司。(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配合部门:运河区人民政府、新华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编制4A景区创建规划及创建实施方案,细化4A景区创建任务。(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运河区人民政府、新华区人民政府)2025年4月编制5A景区创建实施方案,确定景区创建范围、创建主体、主要工作任务及时间节点要求,并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制定《沧州市旅游发展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做好资金支持与保障。(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市财政局、运河区人民政府、新华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以及景区创建规划,提升景观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运河区人民政府、新华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7坚持稳步推进,按照5A级景区创建程序,2025年争取通过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运河区人民政府新华区人民政府组织景区及专业指导公司,起草4A景区景观质量评审需要的各项申报材料。(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运河区人民政府、新华区人民政府)2025年6月完成提交4A景区景观质量评审申报材料,完成景观质量评审环节。(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运河区人民政府、新华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8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创新思维,引进专业机构打造“爆点”。引进抖音集团、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等文旅新业态策划企业,打造以“沧州武术”为主题,融合浸入式戏剧、虚拟现实体验、线上线下联动潮玩等新模式文旅体验项目。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集团市体育局实地调研国内头部新业态策划公司和新媒体营销平台。(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集团)2024年11月对接国内头部新业态策划公司,谋划落地“沧州武术”元素文旅潮点项目。(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体育局)2025年7月9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景区景点策划武术非遗传承人表演、研学等活动,联合中国•沧州国际武术大赛,打造武术文化体验场景。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沧州国际大赛、第三届中国•沧州武术文化博览会、“沧海武韵魅力狮城”武术惠民系列活动。(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4年10月联合行业组织举办武术非遗传承人表演活动,扩大沧州武术影响力。(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体育局)2025年6月精心编制研学课程,将武术元素纳入研学课程,大运河沿线研学(冬夏令营)参与人次超4万。(牵头单位:市大运河集团;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办、市体育局)2024年12月10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创新思维,引进专业机构打造“爆点”。依托宴海天街武侠城,打造“武风潮玩”古风沉浸体验场景。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加快宴海天街武侠城项目建设,积极与宴海天街武侠城投资商对接,帮助其协调各部门,为企业解决聘请演员等堵点问题。(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2024年8月完善旅游演艺剧本和节目流程,宴海天街实现对外营业。(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2024年8月11引进抖音集团等新媒体平台,打造“沧州武术”专属营销方案,策划“遇见美好沧州-沿着运河武起来”城市直播节等活动。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集团市体育局对接抖音等新媒体营销平台,完善促消费活动方案,开展文旅产业促销活动。(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集团、市体育局)2024年12月联合新媒体营销平台,调研“沧州武术”元素市场,制定“沧州武术”专属营销活动方案和城市直播推介活动方案。(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集团、市体育局)2025年12月12挖掘沧州盒子灯、吴桥杂技非遗潮点和沧州火锅鸡、沧州羊肠子、河间驴肉火烧等美食热点进行长线宣传,通过营销曝光合计超过两亿次,推动入围抖音城市热力榜。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市大运河集团开展“沧州文旅体验官”征集活动,聘请专业自媒体达人宣传沧州。聘请15人以上文旅体验官,形成自媒体宣传矩阵。(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集团)2024年9月联合新媒体平台,开展数字化文旅营销;举办河间驴肉火烧节,扩大沧州美食影响力。(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大运河集团)2025年12月13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创新思维,引进专业机构打造“爆点”。2025年底,形成4个游客接待量超百万、8个超五十万的“流量担当”文旅产品。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集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南川老街、园博园、吴桥杂技大世界、沧州动物园等景区(景点)实现接待游客人次超百万;南大港湿地景区、河间府署、肃宁裘皮工业旅游景区、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沧海文化风景区、纪晓岚文化公园、沧州动物园、司马庄景区等景区(景点)实现接待游客人次超50万。(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集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14丰富业态,打造五大热点文旅场景。基于我市特色文旅资源,打造热门、创意、新奇的“五大主题旅游场景”。依托南川老街,融入杂技表演,开展专业活动,打造“神奇杂技团”闹市中的街头杂技演艺场景。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集团聘请杂技、武术等非遗传承人在南川老街表演,南川老街实现游客接待人次达200万人次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集团)2024年12月实施非遗与街区融合发展工作,推动非遗进街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集团)2025年6月15依托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突出艺术和科技融合,融入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化沉浸体验空间”MR全息娱乐场景。市大运河办市大运河集团制定非遗展示馆展陈数字化提升方案,增加数字化设施,提升非遗展示馆游客体验感,完成非遗展示馆数字化提升。(牵头单位:市大运河办;配合单位:市大运河集团)2024年12月16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丰富业态,打造五大热点文旅场景。依托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园,打造“五谷课堂”农业+教育乡村科普课堂场景。运河区人民政府市文广旅局完善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园旅游基础设施,联合旅行社、培训机构举办各类研学活动,将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园打造成省级乡村旅游目的地。举办研学类活动100场以上,接待游客增长率实现20%以上,创建成为3A级景区。(牵头单位:运河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17依托南大港湿地,利用湿地生态优势,突出自然景观+特色研学,打造“湿地鸟世界”人鸟共生的研学场景。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市文广旅局打造南大港湿地个性研学场景。结合湿地生态特色,拓宽研学市场,丰富研学内容。完成1个特色研学场景打造,完成接待研学游客不低于10000人次。(牵头单位: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18 依托沧海文化风景区,突出动态+静态,打造“沙滩音乐派对”海边露天电音节狂欢场景。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市文广旅局在沧海文化风景区举办大型风筝节,打造萌宠乐园,婚纱摄影基地,举办“沙滩音乐派对”海边露天电音节狂欢等潮流业态吸引游客。完成露天音乐节打造,实现接待游客不低于30万人次。(牵头单位: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4年12月19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提质升级,做优一批标杆文旅产品。以现有景区改造提升为重点,推动项目升级、产品创新和设备更新,实现景区、度假区提质扩容。重点推动明尚德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司马庄村争创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南川老街、沧州坊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集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南川老街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工作方案,聘请专家指导提升,推动南川老街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牵头单位:市大运河集团;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运河区人民政府)2025年10月按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标准提升沧州坊业态水平,2025年底前完成创建方案。(牵头单位:市大运河集团;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运河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制定《明尚德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方案。(牵头单位:河间市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 以争创省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司马庄景区提升为契机,完善司马庄公共设施,争创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编制完成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资料申报。(牵头单位:青县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4年12月20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提质升级,做优一批标杆文旅产品。2025年底,我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40家以上,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到16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达15个,谋划推进100个以上文旅项目。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旅游景区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以及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相关标准,对标对表,以景区、重点村评定复核为抓手,对我市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增加新景区5个,乡村重点村(镇)1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2月举办新质生产力供需对接活动,对景区场景业态提升给与专业化指导。(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制定《沧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按照市级文旅项目重点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扶持措施,系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11月建立重点项目包联制度。对重点项目库项目做到包联全覆盖,实地走访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手续办理、贷款融资、资源对接、运营管理等建设方面的问题。(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11月 加快谋划项目建设,2024年底前谋划推进70个以上文旅项目,2025年底前,谋划推进100个以上文旅项目。(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21全域联动,要素流通,完善重点要素服务体系。围绕“寻味沧州”,实施涉旅餐饮提升行动。重点提升青县蔬菜宴、黄骅旱碱麦面花和沧州火锅鸡等特色文化餐饮品牌,构建沧州旅游美食品牌体系。充分发挥沧州市饭店烹饪行业协会、沧州旅游协会等社会组织带动作用,统筹整合沧州旅游美食资源进景区。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指导行业协会、重点企业谋划举办中国驴肉火烧节,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专题推介会,多维度开展“品沧州美食、讲沧州故事”活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组织行业协会开展沧州特色十大必吃名品和沧州地方特色十大必吃名店评选活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组织沧州市饭店烹饪行业协会、沧州市烹饪协会、重点餐饮企业对地方美食、名小吃、非遗美食进行全面摸排,建立“沧州名小吃”名录库。(牵头单位: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22鼓励发展夜间餐饮、渔家乐、文旅主题餐饮等,促进餐饮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沧州餐饮企业服务水平。开展景区餐饮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培训,提升景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鼓励大型餐饮企业定期推出文化杂技、魔术、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打造一条多元化美食街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召集全市中国烹饪大师、行业专家、餐饮企业等开展“沧州菜”传承创新活动,在菜品烹饪、服务能力、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23全域联动,要素流通,完善重点要素服务体系。围绕“寻味沧州”,实施涉旅餐饮提升行动。制作播出“吃喝玩乐GO”特别节目,讲好非遗美食故事。开展美食达人打卡、政银企合作满减促销、沧州旅游美食评选等活动,发布沧州特色旅游美食地图。2025年底,全市入选河北省地标美食达到20种。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深化与金融部门合作,发放美食消费券。(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2024年12月组织优秀网络达人对我市特色美食进行短视频推介。(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2024年12月组织行业协会积极申报河北省地标美食,2025年底前达到20种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2025年12月24围绕“乐宿沧州”,实施住宿质量提升行动。针对精品住宿品牌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品牌酒店、投资商、运营商。整合宾馆酒店、旅游民宿、自驾营地、房车营地、露营基地等产品,加快旅游住宿配套升级。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市招商中心开展精准招商活动,针对重点企业,完成文旅招商活动50场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招商中心)2025年12月组织中心城区重点宾馆酒店与专业设计公司对接,将床单、被罩等布草物品融入沧州文化元素。与专业酒店洗涤企业合作率由40%左右提高到60%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25全域联动,要素流通,完善重点要素服务体系。围绕“乐宿沧州”,实施住宿质量提升行动。推动河间市瀛安大酒店、孟村大酒店、青县万美达酒店和云溪国际酒店等在建项目建设。市文广旅局河间市人民政府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任丘市人民政府青县人民政府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与发改、金融、资规等部门协同联动,协调推进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河间市瀛安大酒店、孟村大酒店主体完工,任丘市辉耀酒店、青县万美达酒店和云溪酒店等酒店项目开工建设。(牵头单位:河间市人民政府、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任丘市人民政府、青县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4年12月推动河间市瀛安大酒店、孟村大酒店完成内装并投入使用。(牵头单位:河间市人民政府、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26搭建旅行社、大型活动主办方与宾馆酒店合作平台,成立沧州旅游饭店联盟,鼓励各类旅游住宿企业积极参加等级旅游民宿评定,提升旅游住宿服务水平。2025年底,全市住宿企业数达到1500家、床位数超过13万张。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集团邀请携程、美团、饿了么等网上预订平台企业来沧对接,帮助住宿企业拓宽线上直销渠道;实现住宿企业网上预订平台入住率由42%达到70%。(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协助运河周边宾馆、民宿等住宿企业与大运河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有效利用各种文旅活动,为住宿企业提供客源。(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大运河集团)2025年10月通过中国饭店协会、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协会邀请行业专家来沧现场指导培训。(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4年12月27全域联动,要素流通,完善重点要素服务体系。围绕“畅行沧州”,实施交通便利化行动。推进县(市、区)干线公路到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实现二级公路全覆盖。提升乡村旅游景区道路通行条件。推进县(市、区)干线公路到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实现二级公路全覆盖。提升乡村旅游景区道路通行条件。鼓励运输企业与景点合作,配合推出‘门票+车票’套票,对各种形式的套票,鼓励景区给予优惠政策。市文广旅局 市交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探索完成‘门票+车票’或‘门票+住宿+车票’等形式的套票。(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鼓励各县(市、区)开通‘门票+车票’或‘门票+住宿+车票’等形式的景区套票。(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2025年12月28全域联动,要素流通,完善重点要素服务体系。围绕“畅行沧州”,实施交通便利化行动。探索在景区内设立道路客运乘降点,打造“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发展新格局。探索推出多种类型定制公交专线,探索在节假日、重大活动等重要节点开展“免费接送游客”暖心活动,解决游客出行困难。市文广旅局市交通局法定节假日和市区举办重大活动期间,按需求设置通达园博园、南川楼等热点景区的旅游观光类定制专线。(牵头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在游客流量高的关键时间,依托协会、行业组织倡导开展“免费接送游客”暖心活动。(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2025年12月29 2025年底,全市市管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桩覆盖率达到100%,实现A级景区生态步游路全覆盖。市交发集团市文广旅局利用“e路畅通”微信小程序、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地图导航等做好充电设施信息发布;优化完善极端恶劣天气、超大流量情况下公路充电服务保障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牵头单位:市交发集团;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30全域联动,要素流通,完善重点要素服务体系。围绕“乐游沧州”,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整合重点景区与精品文旅项目,打造京津冀运河风情游、京津冀滨海休闲游、京津冀历史文化游线路和京津冀红色经典游线路,拓展京津市场。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整合沧州精品文旅项目和重点景区(景点),面向京津游客,编制沧州1日、2日、3日游经典线路。(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面向京津地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联合沧州市第三(北京)招商分局举办沧州市文旅项目招商对接会。(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面向京津地区重点推介。组织文创企业参加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大赛等展会和赛事活动,拓展京津市场。(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31以千年运河、杂技体验、武术康体为主题元素,将大运河、武术、杂技等旅游资源有机串联、创新形式,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2025年底,推出50条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围绕全市旅游“一体两翼”的空间布局,整合全市优质文旅资源,以千年运河、杂技体验、武术康体、红色文化、教育研学、乡村旅游、非遗技艺等为主题,全市文旅系统2024年底编制完成20条文旅线路,2025年底完成50条文旅线路。(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32全域联动,要素流通,完善重点要素服务体系。围绕“乐购沧州”,打造沧州旅游商品品牌。依托华斯国际裘皮城、河间工艺玻璃小镇等特色产业基地,支持文创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企业发展壮大。市工信局 市文广旅局肃宁县人民政府河间市人民政府组织肃宁纺织服装企业参加京津冀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发展对接交流活动。(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肃宁县人民政府)举办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帮助肃宁裘皮企业与河间工艺玻璃企业解决相关诉求,助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实现河间工艺玻璃集群营收达115亿元,肃宁皮革毛皮产业集群营收达205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肃宁县人民政府、河间市人民政府)2025年12月33突出沧州特色文化,围绕“大运河文化”“非遗IP”等主题打造文创产品,高标准举办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打造“沧州游礼”品牌,完善沧州文创和旅游商品库,定期发布产品推介名录。2025年底,推出100种以上标志性文创产品。市文广旅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开展“沧州游礼”企业认证活动,统一设计“沧州游礼”文创包装,开发系列化文创产品。实现认证企业10家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2024年12月组织优秀文创作品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提升我市文创影响力。(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2024年12月印发沧州文创手册,拍摄宣传视频,举办文创市集。(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2024年12月34全域联动,要素流通,完善重点要素服务体系。围绕“文化沧州”,开展系列文旅融合活动。跟着演艺游沧州。在京杭运河沿线开展“运河之畔•国乐之声”音乐会巡演、民族器乐大赛;制作武术舞台剧,推动杂技剧《江湖》《龙跃神州•中幡》等常态化演出;加大传统戏曲、音乐节、动漫节、电音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市文广旅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公安局肃宁县人民政府吴桥县人民政府持续推动杂技剧《江湖》、杂技《龙跃神州•中幡》等常态化演出,不断提升演出品质,着力打造演艺精品。聚焦举办戏曲(杂技)展演、地方濒危剧种演出、第20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等演艺活动,引导广大游客领略狮城文艺瑰宝,持续点亮“北方戏窝子”,擦亮“杂技之乡”名片。(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吴桥县人民政府)2025年12月充分发挥荀慧生大剧院、沧州市文化艺术中心等演艺阵地作用,引进曲艺、音乐节(会)、话剧等优质营业性演出项目,丰富演艺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服务质量,大力支持营业性演出活动审批。(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公安局)2025年12月举办盛世国乐•畅响运河”文化艺术活动之2024乐海杯•国乐艺术节暨第二届民族器乐大赛;(牵头单位:肃宁县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公安局)2024年9月举办大运河沿线8省市重点地市专场音乐会巡演。(牵头单位:肃宁县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公安局)2025年12月举办戏曲(杂技)展演、地方濒危剧种演出不少于110场,《龙跃神州•中幡》常态化演出不少于400场,引进营业性演出项目不少于70场,成功举办第20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吴桥县人民政府、市行政审批局、市公安局)2025年12月35全域联动,要素流通,完善重点要素服务体系。围绕“文化沧州”,开展系列文旅融合活动。跟着赛事游沧州。以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超联赛、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等重点赛事为契机,发展观赛旅游,引导群众性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度假区。 市体育局 市文广旅局编制“跟着赛事游沧州”精品旅游线路3条以上;协调景区、星级酒店为赛事活动运动员和嘉宾提供优惠措施。(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体育局)2024年12月举办大运河马拉松赛,将马拉松与大运河的深度融合,引导群众性体育赛事进景区,为观赛游客和参赛选手印制旅游宣传品,推动提升沧州城市影响力、美誉度。(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市文广旅局)2025年10月36 跟着非遗游沧州。通过举办首届全国“书声鼓韵”大运河曲苑书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等活动,引导广大游客体悟文化沧州。市文广旅局 围绕“跟着非遗游沧州”主题,结合重要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举办首届全国“书声鼓韵”大运河曲苑书会。(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2024年12月持续实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推动非遗进景区,在景区、景点、街区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完善提升非遗旅游线路。(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2025年12月37全域联动,要素流通,完善重点要素服务体系。围绕“文化沧州”,开展系列文旅融合活动。 跟着研学游沧州。以沧州博物馆、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吴桥中国杂技博物馆、园博园、南川老街(含两楼)、百狮园大化遗存文化区等载体,开展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研学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市大运河集团摸清家底,梳理研学旅游资源。(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2024年12月编制研学旅游线路。编制非遗研学、大运河研学、红色旅游研学线路5条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2024年12月组织开展大运河研学交流活动,依托园博园、清风楼、大运河景观带等载体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深入开展“非遗体验”中小学生实践系列活动。在主城区范围内开展“非遗体验”中小学生实践系列活动。(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大运河集团、市文广旅局)2024年12月382025年底,谋划推进1000场以上文旅活动吸引游客。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托“四季村晚”示范演出、“遇见艺术”主题演出、非遗进景区等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推动文旅融合。(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制定公共文化活动月历,加大宣传力度。(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9月创新形式开展各类文旅促消费活动,挖掘消费潜力。(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2024年底前,完成400场以上文旅活动;2025年底前完成1000场以上文旅活动。(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39理顺机制,加强配合,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工程。重点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加快高品质旅游风景道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大力实施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建设提升一批高品质旅游风景道、旅游集散中心(区域性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全市旅游风景道总里程突破300公里,旅游集散中心(区域性游客服务中心)达到30个以上,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达到150块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全市建设旅游风景道总里程突破400公里,旅游集散中心(区域性游客服务中心)达到40个以上,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达到180块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40依托石衡沧港城际铁路等打造高铁旅游线路;积极推进大运河国家步道沧州段项目;推动在沧州西站、沧州西客站等交通枢纽设置旅游服务中心。市文广旅局市交通局市大运河办运河沿线县(市、区)(吴桥、东光、南皮、泊头、运河、新华、沧县、青县)人民政府强化业务指导,推动在沧州西客站等交通枢纽设立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在沧州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设立市级旅游服务中心,完善旅游咨询宣传服务。2024年底,建设提升市级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中心)2个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推进运河区、沧县、泊头、东光段大运河步道规划设计,完成项目前期手续,2024年底开工建设;督导青县、南皮、吴桥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列入2025年中央投资计划。(牵头单位:市大运河办;配合单位:运河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12月41理顺机制,加强配合,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对旅游景区、风景道沿线、交通集散点等重点区域旅游厕所进行优化提升。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持续开展旅游厕所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委托第三方开展旅游厕所质量评定工作,提升旅游厕所管理和服务质量。2024年底,全市旅游厕所60%达到Ⅱ类以上质量类别;到2025年底,全市旅游厕所90%达到Ⅱ类以上质量类别。(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5年12月42优化旅游软环境。坚持全市一盘棋,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从社会治安、市场秩序、交通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培育“沧州文旅”名片,让游客感受沧州“温度”。在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加密重点区域、时段巡逻防控,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切实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市文广旅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成立“沧州文旅”服务专班,社会治安、市场秩序、交通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落实到人,实现有温度的服务。(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各县(市、区)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要求旅游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合协作,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督导景区做好相关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2024年底前,将全市旅游景区景点排查整治1遍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2024年12月43理顺机制,加强配合,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旅游软环境。错时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停车资源,解决停车难题。节假日、重大活动等重要节点及时发布道路拥堵提示信息,做好道路交通疏导。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加强全流程监督检查,保障游客“舌尖上的安全”。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科学制定抽检计划,加强均衡抽检。(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将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持续推进日常监管与风险防控一体化,以旅游景区食品经营户为重点场所,加强监督检

一键获取石家庄市政策资料

一键获取石家庄市政策资料

石家庄市招商引资

  • 招商政策

    招商政策

    立即咨询
  • 注册公司

    注册公司

    立即咨询
  • 产业扶持

    产业扶持

    立即咨询
  • 惠企政策

    惠企政策

    立即咨询

电话咨询

400-166-3656

立即咨询,获取石家庄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园区招商引资,享专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免费咨询